按出生地起名(2)
如生在山东、广东的人喜欢以“东”字起名,生在江西、山西、广西的喜欢人以“西”字起名,生在河南、湖南、海南的人喜欢以“南”字起名,生在河北、湖北的人喜欢以“北”字起名,都属于这种情况。由于省区的名称有限,起名时为了避免重名,还可以搭配别的字进行变通,如生在河南就不一定要起名豫生,可以叫豫光、豫强、兴豫,或用“豫”的同音字玉、宇、雨、育、羽等起名为玉华、天宇、雨艳、育容、金羽,以及用河南的别称起名为中州、中原、豫州等。用出生地为孩子起名,还有用市县名、乡村街道名、工作单位名、山少11湖海名等多种起名方法。其中,由于我国市县的数量非常多,采撷人名不易重复,加上市县名称与省区名称相比更为具体,纪念意义更强,而有些名称本身又是很好的名字,因此,用这些名称或别称起名的人更多,起出的名字也更加有意义。根据我国现有的行政区划,目前各省区可用于起名的市县名称如北京的昌平、延庆、大兴,天津的宁河、武清、静海,河北的新乐、安平、武强,山西的左云、右玉、文喜,内蒙古的巴林、兴河、宝昌,辽宁的新民、长海、朝阳,吉林的长春、永吉、和龙,黑龙江的集贤、大庆、尚志,上海的奉贤、崇明、金山,江苏的武进、兴化、连云(港),浙江的文成、龙泉、仙居,安徽的怀远、望江、天长,福建的福清、平和、永安,江西的进贤、万年、兴国,山东的招远、泰安、栖霞,河南的修武、获嘉、灵宝,湖北的云梦、竹溪、鹤峰,湖南的桃源、嘉禾、凤凰,广东的惠来、高明、新兴,广西的金秀、永福、乐业,海南的文昌、定安、东方,重庆的荣昌、长寿、永川,四川的洪雅、广安、武胜,贵州的修文、兴义、余庆,云南的罗平、双江、瑞丽,西藏的安多、亚东、米林,陕西的长安、凤翔、安康,甘肃的静远、华亭、山丹,青海的乐都、共和、玉树,宁夏的永宁、同心、灵武,新疆的和静、裕民、福海,以及香港的九龙、葵青、元朗,澳门的望德、风顺、嘉模,台湾的云林、宜兰、新竹,等等,都含义较好,风格典雅,直接拿来就是很好的名字。即使不愿照搬这些名字,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,改造成一个比较满意的名字。至于市县名称的别称,其数量同样很多,其中当然也不乏可供选取的素材。如常见人名中的京生、津生、沪生、渝生、穗生、杭生、夕生、汉生、蓉生、琴生、洛生等都是用了出生城市的别称,分别表示他们的出生地是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重庆、广州、杭州、南京、武汉、成都、青岛、洛阳。至于用住处附近的乡村街道、工作单位的名称或别称起名,所起的名字有胡鞍钢、王北航、姚军营等。
此外,还有人喜欢用山川风光的名称或别称为孩子起名,认为山川湖海钟灵酞秀,是大自然的造化,用它们的名字起名除有纪念意义外,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。于是,如果孩子生在河南就起名篙山,生在新疆就起名天山,生在四川就起名峨眉,生在山东就起名沂蒙;或者生在桂林起名漓水,生在南京起名秦淮,生在大连起名海滨,生在湖南起名洞庭,等等。甚至,我们还可以见到袁伊洛、乔珠江、赵平原、史东山、钟北海、陆嘉陵、张龙江、文运河、王五岭、李九华、黄山谷、万洪湖、焦祁连、陈瑞丽等颇具诗意的名字,其名字也几乎都与山川湖海有渊源关系。以孩子的出生地点起名,除以卜所说的几种情况外还有不少。如我们在看报纸或听新闻时,不时可以听到某孕妇在旅途中分娩的报道,为了表示纪念,孩子的父母常给孩子起名路生、车生、舟生、船生等,这样的名字实际上也是以出生地点起名。有些人起名时还喜欢把出生地和出生时问联系在一起,为孩子起名为春燕又春天生在北京或河北)、夏青夏天生在青海)、秋榕(秋天生在福州)、冬宁(冬天生在南京)等。再者,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名字虽然也来源于孩子的出生地点,但情况比较特殊,更多强调的还是名字的纪念性如革命烈士糜文浩在上海从事秘密E作时被捕,当时妻子正怀着孕。他自感无法再见到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,便在临刑前请难友转告妻子,若生男孩就以刑场所在的枫林桥名称中的枫林”为名,要他牢记血海深仇,继承自己的遗志。可见,这也是一种用出生地点的名称起名的方法,不过更为特殊罢了。当然,利用孩子出生地起名的方法固然很好,也不是说没有局限性。
可供起名的出生地名称很多,但我国毕竟是一个人门众多的涣涣大国,再多的地名也远远少于人门的数量,如果起名都采用这一方法,仍难免造成大量重名,从而使这种用出生地起名的方法显得取材范围狭窄,所起的名字也不免让人感到乏味。同时,由于孩子的出生地点各有不同,在用这种方法起名时也要考虑到孩子出生地点的民风民俗并不一致,要适当照顾不同地区之间的实际差异,以免在孩子长大以后迁到新的地方时,因为名字与迁人地区的风俗不同而显得不适应。这种差异有些是发生在城乡之间的,有些受不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。如就城乡之间的差异看,城市作为人类改造最为彻底的人文系统,经济因素活跃,人的生活观念、社会心理相对开放、自由,文化亲和力强,从而在起名时较注重名字的文化内涵和时代品味,喜欢用意境深邃的文字如羽、聪、楚、文、思等起名,借以体现出活跃、多样的城市气息。而农村由于受气候、上壤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,经济状况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,人的思想意识相对稳定、保守,起名时多重视与乡土亲和力强的传统文字,如喜、生、好、荣、财等,借以表达富贵平安、光宗耀祖的个人期望,从中还体现出一利,质朴、平和、归属的乡村文化气息、。有些地力一还普遍存在起阿憨、阿狗、阿赖之类贱名的习喷,祈求孩子易于养育,而城市则不存在这种习俗。又如从经济发展水平看,我国实际上存在着经济发达区和欠发达区,两区域的名字虽不能说截然不同,但其中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。以广东为例,改革开放后经济首先腾飞,起名也最早出现了都市化和港式化的明显特征。根据有人对相关人名资料的分析显示,当地在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名字中有不少人使用了生僻字、雅意字,而那时即使是北京、上海这样城市的人起名还没摆脱政治化的羁绊,其原因显然与因为经济发展而追求个性化、实现自我价值的因素有关。并且,其名字喜欢用韵、管、帅、龙、暇、蓑、漫、祯、筱、欲等字,用字华丽,追求意境和现代感,明显是受了港台文化的影响,也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。
相反,同时的欠发达区起名更多保留了传统习惯,使用丽、秀、梅、桃、素、秋、巧等字或表示时令、节日等内容的字眼,受经济的影响不明显。再如从文化发展水平看,由于我国疆域跨度大,各区域的气候、食物、土壤、地形差异明显,表现在文化上也各具特色,其中吴越文化清丽灵秀,关东文化直爽豪放,草原文化雄阔粗犷,青藏文化神秘封闭,岭南文化开放自由,等等,都有明显可见的差异。据此,也有人关注过这种文化差异对起名的影响,如发现浙江东部的人起名喜欢用“根”字,山西农村的人起名喜欢用贬意字,广东人过去起名喜欢用“帝”字,等等,并说这是因为浙江东部的人用“根”字起名是由于当地普遍存留大树崇拜的传统,山西农村的人因为生存环境恶劣而故意用贬意字祈求孩子平安,过去的广东人那样起名是因为当地有信奉上帝(如洪秀全曾创拜上帝会)、崇拜“关帝”(关羽)的习惯,这些解释当然都有一定的道理。不仅如此,又如生活在广漠高原上的蒙古族人豪放、勇猛、旷达,起名为迷阿秃儿、成吉思汗,意思分别是勇士、大海,也反映了这个民族特点;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人笃信佛教,起名为呼毕勒罕、托音呼图克图、赫祖德赞,意思分别是化身、活佛、天神,含有神秘、圣洁之意,很容易让人与当地茫茫雪域、法音缭绕联系在一起,同样带有地区性特点,也是与出生地点有关的另一种性质的名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