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公笃相法》下篇卷十三(8)
一.凡乱世之形质清秀而薄弱。当应提前之应证厄年。即男子九数之提前三年。女子八数之提前二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疾厄刑伤。损失灾祸也。其形质清秀而五官露势。五岳高耸者。当应加数之傍厄年。男子即九年。而以各形之数以加推之。女子八年。而以各形之数以加推之。均为不吉。而见灾祸损失。刑伤弱点也。其形质清秀而五岳平匀。五官和蕴者。当应正受之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冷退破财。疾厄刑克也。此为乱世之要法也。
二.凡盛世之形质清秀而薄弱。当应正受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障碍损阻。疾厄刑克也。其形质清秀。而五官露势。五岳高耸者。当应应证厄年。即男子九年之提前三年。女子八年之提前二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逼迫郁结。哭泣遗累也。其形质清秀。而五岳平匀。五官和蕴者。当应傍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而以各形加推之。女子八年而以各形加推之。均为不吉。而见破败疾苦。掣肘隐忧也。此为盛世之要法也。
三.凡一治一乱之形质清秀而弱。当应傍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而以各形加推之。均为不吉。而见疾厄纠纒。灾患不休也。其形质清秀。而五官露势。五岳高耸者。当应正受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仓猝失败。疾厄官非也。其形质清秀。而五岳平匀。五官和蕴者。当应应证厄年。即男子九年之提前三年。女子八年之提前二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暗害纠纷。哭泣拘禁也。此为一治一乱之要法。或界于盛衰之间。次盛次乱之时。用之亦合法也。
四.凡在乱世之形质。浊厚而肥重。当应堕谊厄年。即男子九年之提后三年。女子八年之提后二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欺诈损失。刑克妨害也。其形质浊厚肥重。而五岳高耸。五官露势者。当应正受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损人破财。痛疾隐患也。其形质浊厚肥重。而五岳平匀。五官和蕴者。当应傍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以各形而加推之。均为不吉。而见内顾牵制。外患欺凌损人破财也。此为乱世之要法也。
五.凡在盛世之形质浊厚而肥重。当应傍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以各形加推之。均为不吉。而见天灾流行。时势障碍也。其形质浊厚圆肥。而五岳高耸。五官露势者。当应应证厄年。即男子九年之提后三年。女子八年之提后二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族戚箝制。友邻要挟也。其形质浊厚圆肥。而五岳平匀。五官和蕴者。当应正受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哭泣疾厄。盗匪陷害也。此为盛世之要法也。
六.凡在一治一乱之时。其形质浊厚圆肥者。当应正受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驳杂消耗。刑克后患也。其形质浊厚圆肥。而五官露势。五岳高耸者。当应傍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以各形加推之。均为不吉。而见陷阱窘迫。人丁衰弱也。其形质浊厚圆肥。而五岳平匀。五官和蕴者。当应应证厄年。即男子九年之提后三年。女子八年之提后二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郁结之神经。哭泣之冷退。此为一治一乱之要法。或界于盛衰之间。次盛次乱之时。用之亦合法也。
七.凡乱世之形质浊厚与清秀相兼。或界于清浊之间。或界于厚薄之间。则第一厄。当应正受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危险挫折。疾厄哭泣也。第二厄当应傍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以各形而加推之。均为不吉。而见戕贼危害。妄举损失也。第三厄当应应证厄年。即男子九年之提前三年。女子八年之提前二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破败伤残。刑克痼疾也。此为乱世之要法也。
八.凡盛世之形质浊厚而清秀相兼。或界于清浊之间。或界于厚薄之间。其第一厄。当应傍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以各形而加推之。均为不吉。而见欺诈拐骗。疾厄官非也。其第二厄。当应正受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遗累牵制。内忧外患也。其第三厄。当应应证厄年。即男子九年之提后三年。女子八年之提后二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刑克疾苦。烦恼激刺也。此为盛世之要法也。
九.凡在一治一乱之时。其形质浊厚而与清秀相兼。或界于清浊之间。或界于厚薄之间。则第一厄。当应应证厄年。即男子九年之提前三年。或提后三年。女子八年之提后二年。或提前二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烦扰遗累。冷退疾厄也。其第二厄。当应傍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而以各形加推之。均为不吉。而有刑伤破败。明欺暗害也。第三厄当应正受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驳杂牵制。株累妨害也。此为一治一乱之要法。或界于盛衰之间。或为次盛次乱之时。用之亦合法也。
十.凡在乱世之形质。似露而含静。似和而有势。或为一和一露之局。则第一厄。当应傍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而以各形加推之。均为不吉。而见水火盗贼之惊险。天灾时势之不测也。其第三厄。则应应证厄年。即男子九年之提前三年。女子八年之提前二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危害损失。损人破财也。其第三厄。则膺应证厄年。即男子九年之提后三年。女子八年之提后二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惊恐疑惑。疾厄哭泣也。此为乱世之要法也。
十一.凡在盛世之形质。似露而含静。似和而有势。或为一和一露之局。则第一厄。当应正受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挫折牵制。疾厄消耗也。其第二厄当应应证厄年。即男子九年之提后三年。女子八年之提后二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哭泣争端。株累受屈也。其第三厄。当应傍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而以各形加推之。均为不吉。而且冷退遗误。结怨暗害也。此为盛世之要法也。
十二.凡在一治一乱之时。其形质似露而含静。似和而有势。或为一和一露之局。其第一厄。当应应证厄年。即男子九年之提前三年。女子八年之提前二年。均为不吉。而且飘摇无依。流离辛苦也。其第二厄。当应傍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而以各形加推之。均为不吉。而见刑克损伤。疾厄耗财也。其第三厄。当应正厄年。即男子九年。女子八年。均为不吉。而见破残血光。冤屈遗累也。此为一治一乱之要法。或界于盛衰之间。或为次盛次乱之时。用之亦合法也。
补遗第七
公笃曰。五形者。五行之义也。相法之分五行。各从其类。限制其事实也。其气色亦以五行。而取生旺之乡。其声音亦从五行。而取生化之旺。又顺气候之四时。以取顺天之序。以分别其吉凶之轻重。祸福之久暂。以推论其事实也。古人论之颇详。犹恐误认五行之界限。混乱其形质。而不合法也。故有木形清秀而瘦。金形方正而坚。水形圆肥而清。土形浊厚而深。火形尖露而锐之说。至于两形相兼。则取分数多者为主。分数少者为客。如两形相等。或相并。相似。则为相争相混之局。而无主客之分矣。又如三形相兼。当以何为主体。何为兼体。何为附属之辅佐。然后论其相生而制否。相克而化否。如三形相匀。是为混乱之局。则查其所生何时令之何节气中。是否于此三形。有相同之气候。而取同五形者。为主体之用否。则以当时之旺气。为主体之用也。盖于合本时之形。为相气之本气。本时所生之形。为旺气之生气故也。如均不合。则查其生于何方位。而在何卦爻中。是否于此三形。有无相同之五行气候。而取其主体之为用也。盖合于本形之地。得山水之本气故也。如又不合。则查其声之五音所属。即音秀为角木。音亮为商金。音长为羽水。音燥为征火。音浊为宫土。而加于此三形中。以取主体。亦为合法。上例三法。均为取巧从权。而从根本上求之。以区别其相争相混之用。而轻重间。自有关键。此余常用之法。与要诀也。按五行有定位。而有重要关系。盖有专司之标准。而指定其人为何项名位。何项事业。随五行为转移。从五行为类推。而评之也。此为相法之第一基础关键。如不缕晰分明。则错其主因。混其事业。每见今之持鉴者。茫然而颠倒。盲指而紊乱。盖未考究古人原文之义耳。兹特分类如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