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医玄经》(二六)正反生克
(二六)正反生克
小子问曰:“五行有生死,生中有克,克中有生,母可生子,子可反哺,以似人伦。非克不能生,非生难以克,以似三纲。以我解先生意,然否?”
紫极曰:“然!气有承制胜复,五行者,气也。故亦然也。金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此为五行之相生。金克木,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,此为五行相克。水可生金,金可生土,土可生火,火可生木,木可生火,此谓反生。金可克火,火可克火,水可克土,土可克木,木可克金,此谓五行反克。由是可知,易医治法之中,有肝肾同治,脾肺同治,肺肾同治,心肝同治,命门胃同治,有升治,有降治,有隔一治,有隔二治,有泄南补北。等等不一!”
小子问:“水生木,木亦生水,古人已有所谓,曰:乙癸同源。何谓同源?”
紫极曰:“此条慎修先生辩之甚明,观秃山无泉,有林处有水,水虽生木,木实涵水。一者正生,一者反生,即子可保母之义。又如,木可生火,而木无火又无从以生,此即反生之理也!经云:肾者胃之关也!关门不利,故聚水而从其类也。上下溢于皮肤,故为胕肿。胕肿者,聚水而生病也。此即水可克土也。又如,金可克木,若木坚而金可缺,此谓之反克。余者皆同。”
小子曰:“先生所说甚明,正生正克,反生反克之理,吾已明晓,反生者,子富母家亦不贫,因不必去生子也。反克者,敌强我弱,虽我为正,亦不能胜邪,然否?”
紫极曰:“然!”
小子问曰:“何谓隔一隔二?”
紫极曰:“隔一者,辟如心病,我不医心,而去医肾,损有余而补不足,谓天之道。隔二者为何?《玉函-金匮》云:夫肝之病,补用酸,助用焦苦,益用甘味之药调之。酸入肝,焦苦入心,甘入脾。脾能伤肾,肾气微弱,则水不行;水不行,则心火气盛;心火气盛,则伤肺,肺被伤,则金气不行;金气不行,则肝气盛。故实脾,则肝自愈。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。”
小子问曰:“何谓泄南补北?”
紫极曰:“南者火也,人体为心,北者,水也,人体为肾。泄南者泄心火,而肺金得养,金又为北水之母,泄南可补北也。即此意也。不但如此,医者,意也,此为易医论治法中一二,医法之意,数之可百,推之可千,用之可万,全凭一意。此意口不能述,而在平时上功夫,可以通易,遂于神仙。”
小子拜而复问:“心当如何用意,当如何遂于神仙?”
紫极含笑而曰:“习易医者,不识天文,地理,人事,不通三教,不明格致,不自我修,能易医乎?!医者虽小,用者见大,为人子焉能不知医!洞达世事皆易医,此即意也。!”
小子再拜!
- 《易医玄经》(三二)不二法门
- 《易医玄经》(三一)般若心经
- 《易医玄经》(三十)子午流注
- 《易医玄经》(二九)左右阴阳
- 《易医玄经》(二八)时病论治
- 《易医玄经》(二七)远公论黄
- 《易医玄经》(二六)正反生克
- 《易医玄经》(二五)六经辩疑
- 《易医玄经》(二四)五行别派
- 《易医玄经》(二三)三焦命门
- 《易医玄经》(二二)阴阳水火
- 《易医玄经》(二一)实证脉学
- 《易医玄经》(二十)崇证论治
- 《易医玄经》(十九)因果轮回
- 《易医玄经》(十八)大千世界
- 《易医玄经》(十七)皇极经世
- 《易医玄经》(十六)断易偏论
- 《易医玄经》(十五)人体河洛
- 《易医玄经》(十四)难经别脉
- 《易医玄经》(十三)脉决八法九宫
- 《易医玄经》(十二)女子月汛
- 《易医玄经》(十一)针法补泻
- 《易医玄经》(十)药性八卦
- 《易医玄经》(九)论南北政
- 《易医玄经》(八)阴阳升降
- 《易医玄经》(七)论肝八卦
- 《易医玄经》(六)易医玄门
- 《易医玄经》(五)小子问禅
- 《易医玄经》(四)医道同于仙道
- 《易医玄经》(三)紫极受训
- 《易医玄经》(二)八卦口针
- 《易医玄经》(一)异人授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