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图讲座 第44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张伯行《周子全书》中的《周子太极图》
第44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张伯行《周子全书》中的《周子太极图》
张伯行(1651一1725),字孝先,号敬庵,仪封人。康熙二十四年进士,累官福建江苏巡抚、礼部尚书,溢清恪。其学以程朱理学为主,门徒数千人。著有《正宜堂文集》、《困学录》等,又辑刻《正宜堂全书》。
《周子全书》(又名《周濂溪先生全集》),前有张伯行作于康熙四十七年(1708)之序,曰:“先君子为予言曰,周程张朱,孔孟之正传也,子其勉旃。予已心焉识之。迨后从事举业,而周程张朱之言,仅从《性理》及《近思录》中领略大意,尚未获尽睹全书。每时时思购之,而不可得。甲戌岁,予官中垣居京师,乃于报国寺中偶得濂溪全集,如获至宝,手不释卷者累日。欲重梓以广其传,而继以效力河工。及历任山左、江左,公事匆忙,未遑遽及。丁亥春,恭膺简命,叨抚九闽,闽固朱夫子之乡也。公余与多士讲求身心性命之学,搜罗前贤遗书,以及先儒文集。凡足以发明孔孟之理者,悉取而重订之。因思圣学之失传也,自孟子而后大道不明,即以韩昌黎之才之识,犹不免孔墨并称.况其下焉者乎?有宋濂溪先生,崛起南服,不由师授,默契道体,上以接邹鲁之传,而下以启洛闽之绪,于无极之真、二五之精、形生神发之理,推极奥蕴。且其言诚、言几、言性安、言复执,直揭日月,而昭云汉。以故二程传其学,朱子阐其说,字剖句晰,无微不彰。日与陆氏弟昆反复辨难,不厌烦读焉。此其服膺先生当何如?虽然,先生之所以融彻于图象之表者,非徒在语言文字也。盖实所养内充,春风和气随时发见。故当其出,则政事精绝,宦业过人;当其处,则胸怀洒落,如光风霁月。山谷黄氏称其短于取名,薄于缴福,菲于奉身,陋于希世。勉斋又言周子以诚为本,以欲为戒。先生真所谓闇然而日章者也。则夫后之人匪但读其书已也,不更当缅想其为人哉!今者《性理》、《近思录》二书,以先生开其先,当已家传而人诵矣。第先生全书,不敢私之什袭,且恐其历久而或至湮没,急为订讹编次,付之剞劂,以公同好,俾学者知其绪余,一根理奥。则太极一书,虽广大精微,要其阳变阴合、诚通诚复之理,皆得由考亭以溯伊洛,由伊洛以溯濂溪,藉此以表章孔孟之传于不坠。庶无负先君子庭训意也,是余之愿也夫。”
是书共十三卷。卷一“太极图”、“太极图说”、“朱子图解”、“朱子太极图说解(附辩_)”,
卷二“诸儒太极论辩”,卷三“语类附见”,卷四“诸儒太极发明”,卷五“通书一”、“语类附见”、卷六“通书二”、“语类附见”,卷七“诸儒通书论序”,卷八“遗文并诗(诸儒记诗跋附录)”,卷九“遗事(朱张语录附见)”、“诸贤赠送唱酬附录”、“诸贤怀仰纪述附录”,卷十“年谱(序本传墓志铭事状附录)”,卷十一“诸记序铭附录”,卷十二“诸记并祭祝诸文附录”,卷十三“历代褒典”。是书所列《周子太极图》为经朱熹改造之图(与明初曾端《太极图说述解》所列之图完全相同)。其三层图式之“水”、“火”分别交叉同二层图式相连,是将二层图“阳动”一边视作“离”,“阴静’’一边视作‘‘坎’’,有体现《通书》“水阴根阳,火阳根阴”说之意。(周敦颐《太极图》原图,分而为五,合而为一。五层图式本各自独立,为说明“一动一静,互为其根,分阴分阳,两仪立焉”而画第二层图式。既曰“两仪立”,则是以天地为两仪,非以坎离二卦为“两仪”。且其原图本是“动阳”与“静阴”,而“阳动”、“阴静”则为朱熹所改。以黑白块替代卦爻符号始于南宋朱熹和洪迈,故朱熹《答袁枢》曰“此亦非占法”。周子时尚无有以黑白块替代卦爻原本符号之举。)
自朱熹、张栻等人表彰《周子太极图》之后,则产生了不少专论《周子太极图》的易学著作。就朱彝尊《经义考》所载,南宋时有宋中《太极演说》(己佚)、郑起《太极无极说》(存目)、谢升贤《太极说》(己佚)、程若庸《太极图说》(已佚)、戴亨《太极图说》(已佚)、胡希是《太极图说》(己佚),元代有郝经《太极演》(今佚)、刘因《太极图后记》(见《四库全书》中之《静修集》)、朱本《太极图解》(已佚)、陈樵《太极图解》(已佚)、吕洙《太极图说》(己佚)、刘霖《太极图解》(己佚),明代有程存《太极图说》、朱谧《太极图解》(朱彝尊注“未见”)、周是修《广演太极图》(巳佚)、张宇初《太极图释》(见《四库全书》中之《岘泉集》)、曹端《太极图说述解》、张元祯《太极图说要》(朱彝尊注“未见”)、戴琥《太极图说》(朱彝尊注“未见”)、周山《太极图解》(已佚)、蔡清《太极图解》、李廉《太极图纂要》(朱彝尊注:“未见”)、左辅《太极后图说》、许浩《太极图说》、王承裕《太极动静图说》(朱彝尊注:“未见”)、舒芬《太极释义》、俞昆《太极图解》(朱彝尊注:“未见”)、程霆《太极图说》(未彝注:“未见”)、何维柏《太极图解》(朱彝尊注:“未见“)、孔学周《太极辨疑》、沈亨《太极图解》(已佚)、庞嵩《太极图说》(朱彝尊注:“未见”)、谈缙《太极图说》(朱彝尊注:“未见”)、周原诚《太极图论》(已佚)、詹景凤《太极图说》。又《四库全书总目·子部·儒家类存目》载元孙自强《太极辨》三卷、明罗鹗《太极图分解》一卷。这些论说《太极图》的专著多数己经佚失,存者亦不过专论《周子太极图》之渊源或予以述解,而皆不如张伯行《周子全书》集周敦颐事迹、著作及后人(特别是朱熹)述解与褒典之大成。是书可谓研究周敦颐其人其学的一-部重要著作,亦是究易图学必备于案边之书。
从是书中我们可以得到朱熹有关《周子太极图》渊源与解说等方面的大部分资料,又其中潘兴嗣《濂溪先生墓志铭》、度正《濂溪先生年谱》及张栻等人之“祠记”,亦是研究周敦颐学术思想的重要文字。很多问题(如太极图非周子作、源于寿涯说等)都可以从中得到答案。
自朱熹改造《太极图》之后,元、明、清三代之学者,大都宗之以为说,而周子《太极图》的原貌就几乎没有人去考辨了。我们以朱震《汉上易传卦图》所列《太极图》比较之,其原图二层图式下方是“动阳”二字,则上方就必定是“静阴”二字,这就与《通书》“动而无动,静而无静,神也”、“动而无静,静饿无动,物也”之说相符。就朱震所列之图考之,其图已不是周子原图。到了朱熹时,为达到为其理学服务的目的,就对刘牧、邵雍、周敦颐之易图进行了改造。着是我们研究宋代易图时必须明确的问题。
- 易图讲座 第66讲 结束语
- 易图讲座 第65讲 清代学者对易图的反对意见——张惠言的意见
- 易图讲座 第64讲 清代学者对易图的反对意见——胡渭的反对意见
- 易图讲座 第63讲 清代学者对易图的反对意见—黄宗炎的反对意见
- 易图讲座 第62讲 清代学者对易图的反对意见——黄宗羲的反对意见
- 易图讲座 第61讲 清代学者对易图的反对意见——王夫之的反对意见
- 易图讲座 第60讲 清代其它易学著作中的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59讲 清代其它易学著作中的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58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吴翊寅的《周易消息升降爻例》
- 易图讲座 第57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沈映钤的《易卦变图说》
- 易图讲座 第56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冯道立的《周易三极图贯》
- 易图讲座 第55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胡祥麟的《虞氏易消息图说》
- 易图讲座 第54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胡秉虔的《卦本图考》
- 易图讲座 第53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焦循的《易图略》
- 易图讲座 第52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辛绍业的《易图存是》
- 易图讲座 第51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崔述的《易卦图说》
- 易图讲座 第50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梁锡玙的《易学启蒙补》
- 易图讲座 第49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江永的《河洛精蕴》
- 易图讲座 第48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赵继序的《周易图书质疑》
- 易图讲座 第47讲 清代的易图:杨方达的《易学图说会通》和《易学图说续闻》
- 易图讲座 第46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德沛的《易图解》
- 易图讲座 第45讲 清代的易图:李光地《启蒙附论》和《序卦杂卦明义》中的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44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张伯行《周子全书》中的《周子太极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43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毛奇龄《推易始末》中的卦变图
- 易图讲座 第42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胡世安《大易则通》中的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41讲 清代易图学概述
- 易图讲座 第40讲 明代其他著作中的的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39讲 明代其他易学著作中的的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38讲 明代的易图:来集之的《易图亲见》
- 易图讲座 第37讲 明代的易图:董守谕的《卦变考略》
- 易图讲座 第36讲 明代的易图:方以智的《图像几表》
- 易图讲座 第35讲 明代的易图:倪元璐《儿易外仪》诸图
- 易图讲座 第34讲 明代的易图:黄道周的《易象正》诸图
- 易图讲座 第33讲 明代的易图:来知德的《易经集注》杂说诸图
- 易图讲座 第32讲 明代的易图:钱一本的《像抄》
- 易图讲座 第31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田艺衡的《易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30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章潢的《图书编》
- 易图讲座 第29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季本的《易学四同别录》
- 易图讲座 第28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韩邦奇的《易学启蒙意见》
- 易图讲座 第27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刘定之的《易经图释》
- 易图讲座 第26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朱升的《周易旁注前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25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曹端的《太极图说述解》
- 易图讲座 第24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《天地自然河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23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陈应润的《易有太极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22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李简的《先天则河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21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王申子释《周子太极图》之图
- 易图讲座 第20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俞琰的《先天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19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雷思齐的《河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18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胡一桂的《文王十二月卦气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17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吴澄的“河图”与“洛书”
- 易图讲座 第16讲 宋代易图与“宋明理学”
- 易图讲座 第15讲 宋代的易图——朱熹黑白块二横图之謬及对后世的影响
- 易图讲座 第14讲 宋代的易图——朱熹的黑白块横图
- 易图讲座 第13讲 宋代的易图——朱熹改造的《周子太极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12讲 宋代的易图——朱熹的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
- 易图讲座 第11讲 宋代的易图:杨甲的《六经图·大易象数钩深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10讲 宋代的易图:周敦实的太极图
- 易图讲座 第09讲 宋代的易图:邵雍的《先天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08讲 宋代的易图:《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》
- 易图讲座 第07讲 宋代的易图:《易数钩隐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06讲 宋代的易图:从《道藏·周易图》中的两幅图说起
- 易图讲座 第05讲 京房的“八宫卦次图”
- 易图讲座 第04讲 汉代的“九宫算”图与“五行生成数”图
- 易图讲座 第03讲 汉代“十二月卦图”及其演变
- 易图讲座 第02讲 汉代的卦气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01讲 易经和易传本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