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图讲座 第65讲 清代学者对易图的反对意见——张惠言的意见
第65讲 清代学者对易图的反对意见——张惠言的意见
张惠言(1761-1802),清江苏武进人,字皋文。嘉庆四年进士,官至翰林院编修。其学要归六经,尤精于《易》。研《易》又特重虞翻之学,遂以治虞氏《易》名重海内。《清史稿》有传。其易学著作有《周易虞氏易》九卷、《周易虞氏消息》二卷、《虞氏易礼》二卷、《虞氏易事》二卷、《虞氏易候》一卷、《虞氏易言》二卷、《周易郑荀义》三卷、《周易荀氏九家义》一卷、《易纬略义》二卷、《易图条辨》一卷等。又辑有《易义别录》十四卷、《周易荀氏九家》三卷,订正《周易郑氏注》三卷、《周易郑注》十二卷。
《易图条辨》为张氏继毛奇龄《河图洛书原舛编》、《太极图说遗议》及胡渭《易图明辨》之后进一步辩证宋人易图的一部力作。其辨刘牧《河图》《洛书》、周敦颐《太极图》、朱震《纳甲图》及赵撝谦所列《天地自然河图》等,皆深入抉其所自来,每有独到见解。
张氏辨“河图洛书”,从郑玄注《乾凿度》太乙下行九宫、注大衍之数及扬雄太玄图数等汉人之说切入,证宋人黑白点图书卖脱胎于此。又录《宋文鉴》载所谓陈抟《易龙图序》,条分缕析,谓“皆理以意说,谬于希夷之旨”。辨刘牧《洛书》,列原本《易数钩隐图》生数、成数二图,又将生数与成数合一之图称之为“朱子发洛书”。此则实知五十五数之图本非出自刘牧(合生成数二图于一者,乃是李觏所为),与一般直称五十五数之图为刘牧“洛书”者不同。又引朱震之说以辨《易数钩隐图》之“太极生两仪图”、“天地数十有五图”、“四象生八卦图”、“乾坤生六子图”、“三才图”之妄。又辨“朱子启蒙河图洛书”,与刘牧之说两相比较而曰:“又不若刘牧之巧矣”。
张氏辨“太极图”,列朱震《汉上易传卦图》所载周敦颐原图及《性理大全》载朱熹改造之《太极图》(见下图)。引胡渭“以为太极乃后人所改,非其旧也。或曰陈抟所传,或曰周子所自作,而道家窃之以入藏”之说,以“阴静在三轮之上,阳动在三轮之下”之原图为证,曰:“以为今图系后人所改证之,汉上易图则至为确凿。盖朱子所定也。”又引朱彝尊《曝书亭集》之说曰:“此所云上方大洞真元妙经,著无极三五之说,盖胡胐明所云。然竹诧何以不引其图?岂未之见耶?抑见其绝似周子之图,以为后人窃入者,而不以驳周子耶?然果如此,则周子信非受之希夷,而异端之说,固有稍反之,而即为吾儒者,亦不足以借原彼氏为周子咎也。”此辨虽以疑问句形式出现,然已表明张氏对所谓“太极先天之图”的态度。朱彝尊之说本黄宗炎、毛奇龄而来,必见是图而有是说。其不列此图,当如张氏分析,《道藏·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》中之“太极先天之图”的确“绝似周子之图”,是元代道士妄改之不伦不类图(“阴静”二字不当标于第一层图式之左右,“乾道生男坤道生女”不当称于三层图式之左右,“万物化生”不当标于四层图式之左右。其“水”绕过中“土”而与“木’’连,乃本朱熹改造之图而出。又其“虚无自然之图”乃刘牧“太极第一”易名之图,“道妙恍愧之图”乃《道藏·周易图》之“太极图”易名之图,亦即杨甲《六经图·大易象数钩深图》中之“旧有此图”,“三极冥有之图”乃刘牧“三才第四十五”易名改造图)。张氏实知此图乃“道家窃之以入藏”者。故曰“不足以借原彼氏为周子咎也”。此辨可谓发前人之未发,于事实有合。
张氏辨“天地自然之图”,列赵撝谦《六书本义》所载之“天地自然河图”与赵仲全《道学正宗》之“古太极图”(乃采自章潢《图书编》之图),引袁确《易三图序》及宋濂之说,曰:“观此数说,则此图元初出于建安,明人盛传之。其托于蔡季通非有证据。而胡朏明酷信之,以为希夷所授康节所传,仅有此图,而龙图为妄托,抑亦惑矣。为此图者,盖由朱子发纳甲之图,用周元公太极之法,圜而入之。其于卦画之象,则诚有巧合者。”此说极是,此“阴阳相含之象”图,本由朱震《纳甲图》演变而来(亦即由扬甲《伏羲八卦图》演变而来(其演变过程笔者前已有文章阐明)。胡渭以“天地自然之图”所标之“对过阳在中”、“对过阴在中”,推之曰“取东之黑中白为二偶含一奇”、“取西之白中黑点为二奇含一偶”。张氏则以此图之原本窥见其说之误,曰:“六卦皆得其方,而坎离易其位,非其例也。”又曰:“或者谓坎离皆取外一分为下爻,内一点为上爻,黑白之体为中爻。则上爻之上亦余一分黑白其不成卦同此,又其不通也。”此说则道明“黑白鱼”之鱼眼分别为离坎二卦之上爻,因其变画如泪痕状而有所不通。张氏能道明“或者谓”,则较胡氏大进一步。至于言明此图原本朱震《纳甲图》而来,则亦是发前人之未发,而且言之中的。张氏于此辨之后曰:“世儒驳元公之图而取此,未见其知古书之真伪也。”此论可谓一针见血道出胡渭之辨有所未明。
张氏辨“纳甲”,列朱子注本《参同契纳甲图》与朱震《汉上易卦纳甲图》,曰:“前图六卦各就其方,唯未明坎离象见中宫,乾坤合壬癸为不备。后图则以先天之卦位配于消息,则震兑巽艮不得相属,坎离不得进退。于纳甲则十干错乱,违《易》五位相得之义,又戾《参同》青赤白黑皆察中宫之文。是子发惑于邵子文之说,而改《参同》以合之也。”此辨则为深知《参同契》与虞翻纳甲之说者,且中二图之要害。
张氏辨《皇极经世》,谓“朱子《本义》所载先天图,是朱子以太极图说合而订之,故尽去其一、二、太少、刚柔之名,而以阴阳为两仪、老少阴阳为四象”,可谓是明了邵雍“先天之学”与朱熹发展演变“先天之学”之区别者。
总之,张惠言在毛奇龄、胡渭辩证宋人易图的基础上著《易图条辨》,较之前人之辨更为明朗。特别是对周敦颐《太极图》、所谓“古太极图”的辩证方面,能抉其所自来,更有条理。足以补《易图明辨》之不足。
注:《易图条辨》所列“见朱子发汉上易图”之《太极图》,已不是原图。原图第二层图式之“子位”下标“动阳”二字,实周子“太极动而生阳”说之缩略。如此,午位之上当为“静阴”二字。“动静”乃太极之动静,非阴阳之动静。
- 易图讲座 第66讲 结束语
- 易图讲座 第65讲 清代学者对易图的反对意见——张惠言的意见
- 易图讲座 第64讲 清代学者对易图的反对意见——胡渭的反对意见
- 易图讲座 第63讲 清代学者对易图的反对意见—黄宗炎的反对意见
- 易图讲座 第62讲 清代学者对易图的反对意见——黄宗羲的反对意见
- 易图讲座 第61讲 清代学者对易图的反对意见——王夫之的反对意见
- 易图讲座 第60讲 清代其它易学著作中的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59讲 清代其它易学著作中的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58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吴翊寅的《周易消息升降爻例》
- 易图讲座 第57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沈映钤的《易卦变图说》
- 易图讲座 第56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冯道立的《周易三极图贯》
- 易图讲座 第55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胡祥麟的《虞氏易消息图说》
- 易图讲座 第54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胡秉虔的《卦本图考》
- 易图讲座 第53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焦循的《易图略》
- 易图讲座 第52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辛绍业的《易图存是》
- 易图讲座 第51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崔述的《易卦图说》
- 易图讲座 第50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梁锡玙的《易学启蒙补》
- 易图讲座 第49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江永的《河洛精蕴》
- 易图讲座 第48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赵继序的《周易图书质疑》
- 易图讲座 第47讲 清代的易图:杨方达的《易学图说会通》和《易学图说续闻》
- 易图讲座 第46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德沛的《易图解》
- 易图讲座 第45讲 清代的易图:李光地《启蒙附论》和《序卦杂卦明义》中的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44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张伯行《周子全书》中的《周子太极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43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毛奇龄《推易始末》中的卦变图
- 易图讲座 第42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胡世安《大易则通》中的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41讲 清代易图学概述
- 易图讲座 第40讲 明代其他著作中的的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39讲 明代其他易学著作中的的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38讲 明代的易图:来集之的《易图亲见》
- 易图讲座 第37讲 明代的易图:董守谕的《卦变考略》
- 易图讲座 第36讲 明代的易图:方以智的《图像几表》
- 易图讲座 第35讲 明代的易图:倪元璐《儿易外仪》诸图
- 易图讲座 第34讲 明代的易图:黄道周的《易象正》诸图
- 易图讲座 第33讲 明代的易图:来知德的《易经集注》杂说诸图
- 易图讲座 第32讲 明代的易图:钱一本的《像抄》
- 易图讲座 第31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田艺衡的《易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30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章潢的《图书编》
- 易图讲座 第29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季本的《易学四同别录》
- 易图讲座 第28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韩邦奇的《易学启蒙意见》
- 易图讲座 第27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刘定之的《易经图释》
- 易图讲座 第26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朱升的《周易旁注前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25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曹端的《太极图说述解》
- 易图讲座 第24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《天地自然河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23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陈应润的《易有太极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22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李简的《先天则河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21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王申子释《周子太极图》之图
- 易图讲座 第20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俞琰的《先天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19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雷思齐的《河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18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胡一桂的《文王十二月卦气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17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吴澄的“河图”与“洛书”
- 易图讲座 第16讲 宋代易图与“宋明理学”
- 易图讲座 第15讲 宋代的易图——朱熹黑白块二横图之謬及对后世的影响
- 易图讲座 第14讲 宋代的易图——朱熹的黑白块横图
- 易图讲座 第13讲 宋代的易图——朱熹改造的《周子太极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12讲 宋代的易图——朱熹的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
- 易图讲座 第11讲 宋代的易图:杨甲的《六经图·大易象数钩深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10讲 宋代的易图:周敦实的太极图
- 易图讲座 第09讲 宋代的易图:邵雍的《先天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08讲 宋代的易图:《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》
- 易图讲座 第07讲 宋代的易图:《易数钩隐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06讲 宋代的易图:从《道藏·周易图》中的两幅图说起
- 易图讲座 第05讲 京房的“八宫卦次图”
- 易图讲座 第04讲 汉代的“九宫算”图与“五行生成数”图
- 易图讲座 第03讲 汉代“十二月卦图”及其演变
- 易图讲座 第02讲 汉代的卦气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01讲 易经和易传本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