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图讲座 第52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辛绍业的《易图存是》
第52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辛绍业的《易图存是》
辛绍业,字馥千,江西袁州府万载县人。生卒年月不详。其易学著作,今见北京图书馆藏嘉庆六年(1801)笃庆堂刻《易图存是》二卷。
辛绍业序《易图存是》曰:“易义奥赜,图说汗漫,穿凿附会,概非本旨,邵朱大儒,不免斯病,况其他乎?少而学之,蓄疑莫释,研穷既久,于心有会,爰本经传,汇而为解。一图之成,必求有据,一义之立,求为可通。庶存其是,不致背圣。”
是书卷上“因重图解”列《刚柔相摩图》、《八卦相荡图》(见下图),解曰:“生卦之说凡三:一则来知德取京房之易,谓乾生八卦,自姤至大有,震生八卦,自豫至随,坎生八卦,自节至师,艮生八卦,自贲至渐,坤生八卦,自复至比,巽生八卦,自小畜至蛊,离生八卦,自旅至同人,兑生八卦,自困至归妹;一则李挺之本虞翻之论,谓一奇一偶之卦自姤复而生,二奇二偶之卦自临遁而生,三奇三偶之卦自泰否而生;一则邵子先天之学,谓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生十六卦,十六卦生三十二卦,三十二卦生六十四卦。由京房之说,八卦自可重为六十四,何必爻爻而变?由李挺之之说,卦始复姤临遁,而六子皆其所生,是则杂卦反生纯卦,其义颠倒而不可从。由邵子之说,既称阴阳为两仪,又分太少阴阳为四象,理既莫可凭依。至于十六卦、三十二卦之说,尤大易之所不道也。夫易有自然之象,亦有自然之次第。舍大传所已言而他求,未有见其有合也。是故刚柔相摩,此奇偶二爻相推而成八卦,而象刚、象柔、象天地父母、象雷风六子在其中矣。八卦相荡,此乾坤六子之相乘而成六十四卦,而于天道象剥复,于国运象泰否,于政治象讼师,于人事象同人归妹,于身象颐噬嗑,于物象井鼎,皆在其中矣。经传明文,显然可见,妄生他义,只成隔碍。”“卦位图解”列《八卦方位图》(依《说卦》所言方位出图),解曰:“朱子本义首列河图洛书及先后天诸图,其意尤重河洛及先天图也。然诸图实邵子之学,而必可以解经。何也?彼所据以为河图者,以大传天一地二之文也。然大传之意第谓天地之数,奇偶各别耳。即云五位相得而各有合,亦谓天地之数自相配合耳,何尝谓为河图之数?河图自东迁后已无人得见,宋人何由见之?且创为河图者何人乎?希夷也。希夷易龙图谓河图始出但有五十五数,天数位上,地数位下,两不相合,合而用之乃由伏羲。于是离合变通述为二十余图,最后两图,其一形九宫者,标为河图,其一生成相配者,标为洛书。是图书之分,希夷原不谓河洛本文。今既误认为真又两易其名,伪复加伪,此则图书之说不可信也。至于先天八卦次序图无论一乾二兑之次、母后子生、少先长得,伏羲大圣不应若是之谬。即如所图,以四象为太少阴阳,而生四象之两仪已为阴阳,此阴阳者,太少乎?抑非太非少乎?吾未见天地之间阴阳若是之不一也。且自两仪、四象再加一画而为八卦,则吾未闻八卦初爻之为两仪,而二爻之为四象也,又未闻乾兑二爻之为太阳,离震二爻之为少阴,巽坎二爻之为少阳,艮坤二爻之为太阴也。藉曰其然,则八卦之上爻,又将何名耶?进退无据,此则次序图之说不可信也。若先天八卦方位图,则又傅会于天地定位经文。然此经之旨,只言八卦成象,自有此相须之事,何尝分何者为东、何者为西、何者为南为北?今以方位言之,则天岂仅在南、地仅在北耶?雷岂仅震于东北、风岂仅行于西南耶?水何故而位于西?火何故而位于东?即东南之泽,恐亦不能与西北之山通气也。此则方位图之说不可信也。惟后天八卦次序图即乾坤生六子图,而后天八卦方位图本于万物出乎震,最为有据,第加以后天之称,则非耳。”“卦变图解”列《两卦成变图》(分“正对之变”、“反对之变”,见下图)、《本卦互变图》,解曰:“本卦之变乃变之一端,必不可废者,第其义彖述于三奇三偶之卦,而三奇三偶之卦仍有不从互变,而从反对者。盖易之通变,本属无方,圣人见全卦中有此象,从而取之,原非以此艮其限,而谓诸卦必不可为反对也。是故损益互也,而元龟弗违二五互称,则即以为反对可也,泰否反也,而拔茅连茹、包荒包承、富邻畴祉、复隍倾否,爻词多同,则又以为正对可也。不为典要,唯变所适,此圣人之善于论变也。”
卷下“互卦图解”列《互体有乾者十二卦》、《互体有坤者十二卦》、《互体有震者十六卦》、《互体有巽者十六卦》、《互体有坎者十六卦》、《互体有离者十六卦》、《互体有艮者十六卦》、《互体有兑者十六卦》诸卦图,又有“十三卦取象之互”、“左传筮法之互”、“大卦解”、“刚柔阴阳解”、“爻变说”、“费直不改易说”等内容。
辛绍业治《易》,一本经传本文之义,不涉河洛及先天诸图。其说多举朱熹《周易本义》卷首九图而辨析之。其“因重图解”认为八卦由奇偶二爻“刚柔相摩”而成,六十四卦由“八卦相荡”而得,不以京房八宫生卦之说、李挺之六辟卦生卦之说及朱熹爻画加一倍法生卦之说为是,则很有见地。(然其谓爻画加一倍法本出邵雍,则是对邵雍之学悟之不深,不知朱熹《易学启蒙》对邵雍易学曲解之处。邵雍谓四象有“天之四象”与“地之四象”,其说四象既本“分阴分阳”又本“迭用刚柔”,本无以阴阳二画为四象之说,以阴阳二画为四象之说乃始于朱熹。所辨“先天八卦次序图”,为朱熹自造之黑白位横图,亦非邵雍之易图。)其言“后天八卦方位图”乃本《说卦》“万物出乎震”一节之义而出,不当加以“后天”之称,则可谓至论。其“东西南北卦位解”、“左右卦位解”、“甲庚卦位解”、“宾主卦位解”及“附左传一条”(解“西南得朋,东北丧朋”、“自我西郊”、“王用亨于西山”、“明夷于南狩”、“利西南不利东北”、“南征吉”、“高宗伐鬼方”、“东邻杀牛,不如西邻之瀹祭”、“震用伐鬼方”、“师左次”、“以左右民”、“夷于左股”、“折其右肱”、“先甲三日,后甲三日”、“先庚三日,后庚三日”、“不利宾”等卦爻辞及象辞),则是以《说卦》所言八卦方位为之解,亦是持之有故,言之成理。其“卦变图解”谓“彖传有刚柔上下之语,诸儒以卦变解之。其说未为无据,顾其所以言变者,大都不得其真,而务凿焉者也”,又谓前儒以卦变之说解彖辞有三失,“而其致误之本,尤在不知卦之变自有二例也。”其所谓“二例”,一为两卦之例,一为本卦之例。曰:“两卦之例有正对,乾坤诸卦是也,有反对,讼小畜诸卦是也。此之为变,凡在六十四卦莫不皆然。而彖不尽言,即所言者亦六爻皆易位,而彖必取切于卦义之爻明之也。本卦之例,则以内外两爻互易而成,随蛊诸卦是也。此之为变彖独述于三奇三偶之卦,而他卦不及,盖三奇三偶,其互变有象,非三奇三偶,则其变无象。圣人不能以无象示人也。”此论则发前人之未发。观其以此二例所解彖辞,多有近正之见,亦自成一家之言。其“互卦图解”,谓“易之有互体,乃重卦后自然之象,非有所矫揉造作而然者”、“大传所列十三卦取象,非互亦无以成其为象”、“以汉儒为非,则是数圣之学且不如晋宋诸人之学矣,有是理乎?”、“亦足以见互卦之说不可废”,证之《左传》互体之说,亦见其论为是。
学《易》欲明《彖传》所言刚柔上下之说及互体之说者,当读辛绍业之《易图存是》。欲知朱熹《周易》卷首九图之非者,亦当读辛绍业之《易图存是》。辛氏是书与胡渭《易图明辨》不同,其虽学本义理,然并不全废易图,而是检讨其中有是者录之。此书亦是入清以来不可多得之易图学要著。
- 易图讲座 第66讲 结束语
- 易图讲座 第65讲 清代学者对易图的反对意见——张惠言的意见
- 易图讲座 第64讲 清代学者对易图的反对意见——胡渭的反对意见
- 易图讲座 第63讲 清代学者对易图的反对意见—黄宗炎的反对意见
- 易图讲座 第62讲 清代学者对易图的反对意见——黄宗羲的反对意见
- 易图讲座 第61讲 清代学者对易图的反对意见——王夫之的反对意见
- 易图讲座 第60讲 清代其它易学著作中的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59讲 清代其它易学著作中的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58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吴翊寅的《周易消息升降爻例》
- 易图讲座 第57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沈映钤的《易卦变图说》
- 易图讲座 第56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冯道立的《周易三极图贯》
- 易图讲座 第55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胡祥麟的《虞氏易消息图说》
- 易图讲座 第54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胡秉虔的《卦本图考》
- 易图讲座 第53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焦循的《易图略》
- 易图讲座 第52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辛绍业的《易图存是》
- 易图讲座 第51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崔述的《易卦图说》
- 易图讲座 第50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梁锡玙的《易学启蒙补》
- 易图讲座 第49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江永的《河洛精蕴》
- 易图讲座 第48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赵继序的《周易图书质疑》
- 易图讲座 第47讲 清代的易图:杨方达的《易学图说会通》和《易学图说续闻》
- 易图讲座 第46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德沛的《易图解》
- 易图讲座 第45讲 清代的易图:李光地《启蒙附论》和《序卦杂卦明义》中的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44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张伯行《周子全书》中的《周子太极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43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毛奇龄《推易始末》中的卦变图
- 易图讲座 第42讲 清代的易图——胡世安《大易则通》中的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41讲 清代易图学概述
- 易图讲座 第40讲 明代其他著作中的的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39讲 明代其他易学著作中的的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38讲 明代的易图:来集之的《易图亲见》
- 易图讲座 第37讲 明代的易图:董守谕的《卦变考略》
- 易图讲座 第36讲 明代的易图:方以智的《图像几表》
- 易图讲座 第35讲 明代的易图:倪元璐《儿易外仪》诸图
- 易图讲座 第34讲 明代的易图:黄道周的《易象正》诸图
- 易图讲座 第33讲 明代的易图:来知德的《易经集注》杂说诸图
- 易图讲座 第32讲 明代的易图:钱一本的《像抄》
- 易图讲座 第31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田艺衡的《易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30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章潢的《图书编》
- 易图讲座 第29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季本的《易学四同别录》
- 易图讲座 第28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韩邦奇的《易学启蒙意见》
- 易图讲座 第27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刘定之的《易经图释》
- 易图讲座 第26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朱升的《周易旁注前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25讲 明代的易图——曹端的《太极图说述解》
- 易图讲座 第24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《天地自然河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23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陈应润的《易有太极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22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李简的《先天则河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21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王申子释《周子太极图》之图
- 易图讲座 第20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俞琰的《先天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19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雷思齐的《河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18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胡一桂的《文王十二月卦气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17讲 元代的易图——吴澄的“河图”与“洛书”
- 易图讲座 第16讲 宋代易图与“宋明理学”
- 易图讲座 第15讲 宋代的易图——朱熹黑白块二横图之謬及对后世的影响
- 易图讲座 第14讲 宋代的易图——朱熹的黑白块横图
- 易图讲座 第13讲 宋代的易图——朱熹改造的《周子太极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12讲 宋代的易图——朱熹的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
- 易图讲座 第11讲 宋代的易图:杨甲的《六经图·大易象数钩深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10讲 宋代的易图:周敦实的太极图
- 易图讲座 第09讲 宋代的易图:邵雍的《先天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08讲 宋代的易图:《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》
- 易图讲座 第07讲 宋代的易图:《易数钩隐图》
- 易图讲座 第06讲 宋代的易图:从《道藏·周易图》中的两幅图说起
- 易图讲座 第05讲 京房的“八宫卦次图”
- 易图讲座 第04讲 汉代的“九宫算”图与“五行生成数”图
- 易图讲座 第03讲 汉代“十二月卦图”及其演变
- 易图讲座 第02讲 汉代的卦气易图
- 易图讲座 第01讲 易经和易传本图